Meek植皮技术与微粒皮肤移植技术在大
日期:2025-04-13 18:10:20 阅读:6401
Meek植皮技术与微粒皮肤移植技术在大面积
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太钢总医院 太原 030009
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
明志国 段鹏 成剑 魏太平 陈忠江 郭万里 王建明
从事烧伤治疗的医师都认识到深度烧伤(深Ⅱ度、Ⅲ度)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感染源,手术后需要即刻覆盖创面,以防止创面继续坏死,继发感染,以及蛋白和热量丢失。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切削痂后如何以极少的自体皮覆盖创面,如何保证手术效果,使所植皮片成活率高,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轻,功能恢复好仍然是现实的难题。
1963年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科开始用大张异体皮等距离开孔嵌植自体小皮片作皮肤混合移植,俗称“打洞嵌皮”,1968年此法逐步在国内推广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1970年又开始采用大张异种皮(新鲜小猪皮或辐照无菌猪皮)开孔嵌植自体小皮片,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2]。198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张明良等首次将微粒皮肤移植进行了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并将实验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情况发表于当年的Burns第12期以及中华外科杂志第4期;自此微粒皮肤移植技术以其自体皮扩展率高、愈合之后创面平整、方法简单、节省人力迅速在国内得到推广[3-5]。上世纪80年代虽然也有表皮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6],但由于技术难度以及稳定性方面的原因没有推广普及。
Meek植皮是一种新型机械化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已开始运用该项植皮技术[7,8] 。2004年10月,国内学者首次应用Meek植皮技术进行了成功救治[9]。以其手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覆盖物为工业合成来源不受限制,正迅速在国内推广普及。Meek植皮技术与自体微粒皮肤移植术成为两种主要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法,后者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我中心于2010年10月~2011年3月应用该技术共救治8例大面积烧伤,与2010年3月~2010年9月救治的12例应用微粒植皮+大张异体皮覆盖治疗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Meek植皮组:本组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7~52岁,烧伤面积50~95%TBSA,IIIo45~75% TBSA ,手术植皮面积35~45%TBSA。
微粒植皮组:本组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6~56岁,烧伤面积55~96%TBSA,IIIo45~75% TBSA,手术植皮面积30~40% TBSA。
两组间烧伤面积,手术面积,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由同一治疗组完成相关治疗。两组病例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心肺肾功能衰竭及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1.2 仪器设备
Meek植皮机;Meek配套植皮一次性皱纱材料、专用胶水;Meek植皮配套电动取皮刀(上海利来·国际经贸有限公司代理荷兰Humeca公 司)。
1.3 植皮方法
将Meek电动取皮刀切取厚度0.25mm的自体皮片的真皮面贴于专用的软木盘(Meek专用)上,经Meek植皮机切割后,将其表皮面喷涂专用胶水并粘贴于专用双皱薄纱上,充分展开后供使用[9-11]。将制作完成的微型皮片用生理盐水浸湿后直接移植于切削痂术后的新鲜手术创面,使用的双皱薄纱扩展比例为1:6或1:9,关节部位用1:4或1:6。
微粒皮肤移植法:用滚轴取皮刀取断层皮片0.1~0.3mm厚度,反复剪切最大不超过1mm2,用漂浮法均匀分散微粒皮,将绸布取出,将附有皮粒的一面覆盖在同种皮的真皮面上,将绸布揭起,微粒皮均转移到同种皮上,此时微皮的表皮面与同种真皮面接触,微皮的真皮面向外,与同种皮方向一致,制备完毕的附有自体微皮的同种皮即刻移植到创面上[12],待全部创面移植皮片完成后,敷予浸有庆大霉素溶液的纱布适当加压包扎,微粒皮组供、受皮区面积比为1:5~1:10
1.4 观察项目
1.3.1 Meek植皮与自体微粒皮手术中皮片或皮粒的制备时间:指传统的微粒皮手工剪切制备与Meek微型植皮中皮片平铺、刀具切割、喷胶、晾干、与绉纱粘附、拉伸共用的制备时间
1.3.2 肢体植皮后愈合时间:指手术后换药观察皮片扩展融合至创面基本愈合历时。
1.3.3愈合后残余创面的发生比例:目测法观察术后第45天植皮术区残余创面数量。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行t检验
2.结果
2.1 Meek植皮手术时间,25~40min,微粒皮制备时间75~95min
2.2 Meek植皮愈合时间,1:4为12.5±2.3天,1:6为14.5±3.5天,1:9为28.2±4.6天,微粒皮移植1:5为21.5±4.5天,1:10为48.6±7.4天,
2.3 Meek植皮后残余创面发生为10.6±6.7个/肢体,微粒皮组为18.7±7.7个/肢体
| 患者年龄(岁) | 平均烧伤面积(%TBSA) | 手术植皮面积(%TBSA) | 手术时间(min) | 愈合时间(d) | 愈合后残余创面(个/肢体) |
微粒植皮组(n=12) | 40.4±16.5 | 72.5±9.8 | 36.7±3.3 | 84.4± 10.4 | 36.4±5.1 | 18.7±7.7 |
Meek植皮组(n=8) | 42.6±12.4# | 75.3±8.3# | 42.4±7.3 # | 30.1±4.1* | 19.2±4.3* | 10.6±6.7* |
表1:两组比较的数据列表*表示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两组比较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植皮后残余创面发生比例方面Meek植皮组均明显低于微粒皮组(p<0.05)
4 讨论
目前大面积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仍为全身性感染,其研究表明细菌主要来源于创面。深度烧伤创面大量的坏死组织,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对患者威胁极大,尽早去除大量坏死组织,及时植皮并给予良好覆盖为我国成功救治大面积烧伤的主要经验,在上世纪60年代,上海瑞金医院进行了大张异体皮开洞嵌入自体小皮片术,80年代北京积水潭医院张明良教授发明了微粒皮+大张异体皮移植术,效果良好,明显提高了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但由于异体皮来源运输等限制,使该项手术受到限制,尤其是成批的大面积烧伤更是困难重重。本组3例特大面积烧伤病人烧伤时正处于国庆长假期,应用Meek植皮则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不受异体皮等影响,顺利的完成了手术治疗。
创面覆盖物需要形成一个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屏障和吸收创面渗液,提供一个既保护创面又有利于创面愈合的局部环境,Meek植皮手术中使用的双绉薄纱为聚酰胺合成薄纱引流性好,呈半透明状,具有良好的内敷料特性,手术后换药,可以观察有无积液,及时引流,薄纱可保护皮片生长融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异体皮的质量,异体皮质量佳,脱落时间较迟,使微粒皮能获得扩展时间。两种覆盖物相比,双绉薄纱为工业产品、无生物原性、无排异反应、性能稳定,影响因素少;异体皮则有较多影响因素,一旦其质量不好,可直接导致微粒植皮失败。
本组病例均为特大面积烧伤,与自体微粒皮移植相比,Meek植皮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通过应用该技术,使临床微型皮片移植从完全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变了大面积深度烧伤手术中受皮创面暴露时间长,麻醉时间长,医务人员劳动繁重原始等缺点。Meek植皮,皮片形状规则,植皮成活率高,扩展率大,节省皮源,解决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皮源匮乏的矛盾,同时皮片融合快,残余创面少,而自体微粒皮愈合时间长,残余创面多,是导致后期治愈时间延迟以及瘢痕增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Meek植皮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规范化、模块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以少量的皮源修复较大创面的优点。Meek植皮技术与微粒植皮相比,可使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减少脏器并发症和创面消耗,减少残余创面发生,创面愈合质量较高,弹性好瘢痕增生轻,肢体活动部位功能恢复好,减少总住院费用等。对于医务人员,能够解放劳动力,减少繁重原始的劳动。对于医院,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总住院费用下降,床位周转率上升,从而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13]。
国内烧伤医学独立建科发展到今已有半个多世纪,追溯几十年来大面积烧伤创面覆盖手术方法,发现一项医疗新技术的推广,总是向着简单、实用、对操作者经验要求低、效果确切、节省劳动力、工业化程度高、不受来源限制等的方向发展,Meek植皮技术正是符合了上述优点,得以短时间在国内迅速普及。Meek植皮技术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供皮面积非常小时无法满足大比例的扩展需要,其扩展比例不及微粒皮,手术面积较小兼之在功能或影响外观部位时,其不及大张植皮效果,所以Meek植皮技术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凸显其优势,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烧伤创面治疗,正如林才等在《两种植皮方式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经济学评价》一文中的结论:在一定的烧伤面积范围内,Meek植皮术的治疗成本与效果明显优于微粒皮移植术[13],因此超出范围的烧伤创面治疗手术指针及适应症尚需临床医生自己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探索。